实验室简介

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共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充分发挥在(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中的优势,联合白俄罗斯在装备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针对两国在经济和生态发展中的“未来发展、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的共同需求,本着互利共赢、合作研发的原则,联合中国-白俄罗斯科技园和中国-俄罗斯科技园,根据双方优势互补及需求,加速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201912月,双方签订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共建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20209月,联合实验室进入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名单;

202012月,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开始筹建。是中国首家与白俄罗斯合作建立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2021929日,省科技厅主办“中白科技交流会议”,扎实推进“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正式揭牌启动。

联合实验室围绕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共商共建,构建轻质高强合金材料及制造、新能源及光电磁材料及器件、催化材料及装备三大研究单元,开展航天器和车用大尺寸、轻质高强镁/铝合金挤压型材、板材和锻造零件加工与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稀土材料设计技术、可再生能源存储及宽温/超高比能电池、先进光电磁材料及器件以及LED照明技术、稀土催化材料及应用技术。打造稀土材料数据驱动设计工作流程、稀土镁合金生产、交流LED光源研发等集研发、测试、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实体平台。

实验室有中外双方研究人员67人,其中中方固定人员55人,正高级17人,占比31%,外方固定人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占比50%。并拥有一支丰富的管理与维护经验专业的平台管理队伍,包括专职管理员8人。联合实验室管理团队已通过依托单位批准,完成学术顾问委员会的筹建。

实验室以12000平米的稀土大厦作为创新空间,现拥有价值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7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超1.3亿元,除了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平台,还建设了交流LED光源研发基地以及拥有熔盐电解炉、工频、中频感应熔炼炉、连铸机、卧式挤压机、压铸机和完整工业化检测设备的轻合金生产基地,成立高比能电池事业部,包含安时级软包电池制作平台和兆瓦级模组装配平台,为开展先进材料与制造相关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的条件支撑。中白双方共享已有科研基础设施,打造独立的科研创新、实验测试、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平台,推动了先进材料与制造国际创新合作发展。

联合实验室通过建设多层次的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基地和平台,实施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组织国际型科技活动等工作,与白俄罗斯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和网络,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培训活动,取得一批科技合作成果,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科技人才,更好地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白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共享科技发展经验和成果,加速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为中白工业园和中白科技园提供科技支撑,提升两国科研实力和国民经济竞争力,支撑航天航空、铁路工程、汽车制造等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中白两国科技资源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中白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能力,加速产业升级,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建设国际科技开放合作高地,依靠创新引领和人才支撑增强新动能,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并且,以中白双边合作为核心,带动东、西欧及黑海、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开展多边合作,有效促进人文、科技多层次交流,提升我国在区域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