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面向诊疗应用的稀土发光材料研究
报 告 人:张云职 研究员
单 位: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4年12月8日15:00(星期日)
报告地点:稀土大厦202
报告人简介:
张云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所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稀土光电功能材料、稀土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分子诊断、多模态影像与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转化,在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发光调控及表面生物偶联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先后承担了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专项等,在ACS Nano,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Cancer Research, Advanced Science,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5项。其主持开发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危重疾病标志物检测等稀土探针快速诊断试剂盒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19项,欧盟CE认证30项。相关成果入选了中科院2020年第1、3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获2021年度中国稀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入选2021年度“中国稀土十大科技新闻”和2021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
报告摘要: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实现其高值利用和产业链延伸是我国基于核心稀土资源提升科技竞争力的战略部署。稀土是发光材料的宝库,在复杂生命分析体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我们聚焦稀土在生命分析化学领域高附加值利用的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提高复杂生物环境使役条件下稀土纳米探针信息感知能力”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调控稀土探针光学性能,提升探针对信息感知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发展了长寿命发光以及长波长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实现了稀土在复杂生命体系高灵敏的分析应用,并进行临床转化应用的拓展。构建基于长寿命发光和长波长发射的疾病在体分析成像技术以及精准诊疗技术,实现对各类疾病的早期高灵敏、高分辨诊断和高效治疗。
欢 迎 参 加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