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12月6日无机化学系列讲座

发表日期:2023-12-06来源:放大 缩小
   无机化学系列讲座

 

 

        报告题目:分子尺度下的非相干电荷传递与基于分子的功能器件

        报 告 人: 于曦职   教 授

        单      位: 天津大学

        报告时间: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

        报告地点:稀土大厦报告厅Ⅰ(202)

        报告人简介:

        于曦,天津大学理学院教授、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专业,师从张希院士。博士就读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城分校,期间加入美国能源部所设新能源研究中心,开始从事有序组装体系中的能量和电荷转移的研究。2012年博士毕业后加入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开始专注于分子电子学以及电荷传递与分子振动相互作用的研究。2016年加入天津大学理学院,从事电荷传递机理与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及高性能分子尺度功能器件的开发。其研究以学术论文、开源软件以及专利形式在同行及相关领域研究者中得到了认可和积极评价。以通讯作者在Proc. Natl. Acad. Sci.,J. Am. Chem. Soc.,Angew. Chemie. Int. Ed.,CCS Chemistry等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项,合编专著一部,并担任卓越期刊SmartMat的青年编辑。

        报告摘要:

        电荷的传递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微观运动,是能量、物质转换与信息传递的基元过程,因而微观尺度下的电荷传递的机理与动力学是一个化学、物理、微电子与信息等学科的共性科学问题。我们在单分子尺度上构建“电极-分子-电极”器件,以探究跨越分子的电荷传递的微观规律与底层原则,为这一基础化学问题提供了更加广阔和的内涵与探索空间。借助微纳分子结体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我们揭示了传统理论框架之外一系列非相干电荷传递过程及其化学结构基础,丰富了对于分子体系中电荷传递的认识;发展了Landauer-Marcus框架下的电荷传输模型,为分子器件的设计与研发开发了灵活高效的分析与仿真算法及软件。在理论指导与仿真辅助下,通过分子设计与器件结构优化实现了高性能分子整流器、动态分子开关和基于分子器件的神经形态计算,为未来基于分子本征特性的微尺度器件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欢 迎 参 加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