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简介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1987年经科技部批准成立的“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研究力量和相关资源组建的。实验室是科技部于2007年批准筹建的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并于2010年初通过验收,正式步入国家重点实验的行列。2017年获得国家认监委正式颁发《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授权使用CMA标识。2020年稀土国重室获科技部批准建设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发展前沿,经过20余年的努力,在稀土理论、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分离和稀土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在国内外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研究方向。实验室的建立将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利用和稀土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
实验室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三、四等奖各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1项;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5项;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1项;省部级奖10余项。近五年,出版专著30余部(章),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产业化项目10余项。与此同时,该室积极推进高技术成果产业化,先后组织实施了包头稀土矿清洁冶金分离产业化,攀西矿铈、钍、稀土分离等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建成了年产100吨规模的稀土-镁中间合金基地等,为我国稀土资源利用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贡献,发挥了稀土在材料和资源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稀土国重室现有研究人员10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和行业优势明显的科研群体。实验室还有以博士后和研究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近200人。实验室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始终注重高水平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强调引进关键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使优秀人才不断涌现,队伍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形成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2001年至现在共引进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名,有序地完成了研究队伍的新老交替工作,形成了一支包括由我室著名稀土化学家倪嘉缵院士把握学术方向,有一批老一辈的稀土专家扶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在内的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研究梯队。年青科技人员思想活跃,竞争意识强,注重国际交流,有些在国内已成为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而且在国际上也崭露头角,并被国内外同行所承认,他们已经承担了国家‘973’、‘863’等重大科技任务,在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